| |||||
|
|||||
夕陽斜斜,站在項目營地外的荷塘邊,成都地鐵18號線“電建號”專列飛馳而過,漣漪泛起,荷葉蕩漾,劉劍若有所思,內心毫無波瀾。 與此時不同,兩年前的初秋,剛到成都地鐵18號線機電D標項目部,他的心里憋著一鼓氣,“野心”寫在臉上:闖一條活路,樹一個品牌,帶一支隊伍! 時間過去,大浪淘沙。收獲,讓人喜悅,也讓人平靜。但關于成都地鐵18號線,那是一段難忘的記憶。 壓力 老水電的新挑戰 2018年8月,參建深圳地鐵7號線,成都地鐵4號線二期工程后,水電七局機電安裝分局將繼續拓展地鐵機電安裝裝修市場的“校武場”,選在離家更近的地方,成都地鐵18號線。 作為國內首條設計時速160公里的軌道交通線路,全線共設13座車站,全長69.495公里,串聯成都高新區、天府新區、東部新區,建成后從火車南站到天府國際新機場,只需半小時。 當時的劉劍已經40歲,參加工作20多年,有過此前2個地鐵項目的“試水”,心里多了一絲底氣。擔任項目負責人,帶領70余人的團隊,組建成都地鐵18號線機電D標,承擔三岔站、福田站、T1T2航站樓站、T3T4航站樓站、機場北站五個車站的常規機電設備安裝和裝飾裝修工程。 成都地鐵18號線,社會意義重大,施工標準高,要求嚴。要闖出一條路,必須定下更高目標,下更大功夫。 讓所有人苦笑不得的是,在這一要求下,項目部在開工之初,甚至招不到砌墻工人,只因管理太過嚴格?!氨緛砣思铱梢匀奶炱?方,在你這里的精細要求下就只能砌到3方,少的工錢賺不到,人家當然不愿意來?!眲嘈?。 一開始就遇到這樣的事,所有人的心里是矛盾的。招不到人,工程進度受影響,但這是民生工程,必須精細,對老百姓負責,容不得一絲閃失。 砌墻工人的問題通過不斷協商、按天結算、提高待遇,最終得以解決。項目部也開始積極引進新技術,以更高效、優質、安全的施工方式推動工程建設。 引進安全用電智能集成系統裝置,在臨時用電系統中,實現“電不傷人、電不漏電、電不起火、電不誤跳閘”,確保人員安全。采用BIM放樣機器人現場管線放樣,施工效率增加50%以上,100米誤差控制在0.5毫米,提高生產效率及質量工藝。推行智慧工地建設,門禁系統采用人臉識別方式對進出站所有人員進行實名制管理,遠程移動終端實時掌握現場施工狀態。 一份耕耘,一份收獲。兩年多來,項目部先后得到多項榮譽:2019年,獲評成都軌道集團有限公司四季度質量安全及履約信譽第一;2020年2月,獲評成都軌道集團有限公司年度質量安全及履約信譽第一;2020年4月,承建的三岔湖站被中國國際電視臺全球直播;2020年7月,獲評電建集團成都地鐵建設指揮部“先進集體”稱號。 底氣 傳家寶的新成效 只有比較才能保持清醒,在項目部看來,成都地鐵18號線機電安裝裝修其他四個標段的參建單位各有本領特色,除了以更加積極開放的心態去學習,追趕別人的長處外,還必須得另辟道路,發揮自身特色,才能走出打造品牌的道路。 按照這一思路,項目部更加注重從機電安裝分局積淀的傳統專業技術中挖掘“寶藏”,讓“傳家寶”煥發新成效。 今年年初,疫情襲來,施工進度被完全打亂,項目部必須在目標不變,工期壓縮一個月的條件下,完成最為關鍵的三岔湖站主體結構安裝,并且于5月20日準時完成軌行區移交任務。 要如期完成面積9976平方鋼結構螺栓球網架——成都地鐵目前跨度最大、空間高度最高的三岔湖高架鋼結構安裝任務,就必須搶回因疫情影響失去的時間。 經過考慮,項目部決定優化分局在水利水電中成熟運用的吊裝技術,并采用將屋面鋼網架分為“四個區域”的新方案,實施“分段分區域網架下頂升”的新技術進行吊裝。施工工程中,同時邀請分局起重吊裝及鋼結構方面專家負責鋼結構施工全過程,保證不出一點漏子。 人員兩班倒,分局統籌調配資源,誰也沒有想到僅僅54天,項目部就提前完成主體結構安裝及斷水封底,消息傳來,人們紛紛點贊,豎起大拇指。 另一樣受人關注的“寶貝”,是項目部成功引入的分局在水利水電中應用的氬弧焊接技術。這項技術在項目現場施工中的廣泛應用,使得焊接在氬氣保護下減少對合金元素的燒損,得到致密、無飛濺、質量高的焊接接頭,魚鱗紋成型美觀,也減少焊接氣體對焊工造成的職業傷害。 “這個技術多次受到現場觀摩參觀,別人一看我們放好了的參觀品,第一印象是不信,說這是買的。我們馬上就組織人員進行現場演示,焊完了別人就心服口服地豎起了大拇指?!眲δ樕险谘诓蛔〉淖院?。 將傳統水利水電工藝及技術引用后的優勢更體現在點點滴滴。成都地鐵18號線龍泉山隧道,其風壓門設計要求達4500壓強,焊接要求高,普通供貨商1000壓強左右的風壓門根本達不到要求,國內具有供貨能力的僅有一家單位,為保證供貨速度,把好質量關,項目部派駐焊接技術人員到供貨現場專門進行指導交流,并對廠家制定的焊接方案進行了有效優化,效率不僅提高,質量也更佳;在配線、管路施工中,項目部組織技術骨干及工人班長奔赴長河壩水電站進行觀摩學習,充分應用分局在長河壩水電站機電安裝工藝…… 生機 小年輕的超綱題 理想和冷酷的現實有天壤之別,立下壯志的項目部剛進入施工狀態后,一下子顯得捉襟見肘——人才儲備嚴重不足,技術力量太過薄弱。 安裝分局傳統技術人員還不能完全適應新業務,要培養一批技術骨干,得好好從頭抓起。 項目部把目標對準這批剛出學校,滿臉膠原蛋白,早上懶得疊被子,思想上還處于天真爛漫期的90后年輕人,并把他們推上了這場有許多“超綱題”的考場。 2016年畢業,來自貴陽的小伙楊曜鋮就是被考人之一?!拔以浽诟咄咚沟凝埲剿淼肋B續工作47個小時,看到洞口的光,我才知道要出去了?!毙』镒勇曇魷喓駡远?,這是他在項目部上班兩年來他印象最深刻的事,“至于上夜班,或者每天走幾公里路,加班到12點后休息,對技術人員來說,真的是太平常的事”。經過兩年的“鍛造”,楊曜鋮已是項目工程技術部的主任。他的能力得到所有人的認可,面對擁有18個人的技術部,他有條不紊,信心十足地描繪出了許多的計劃。 為了加快人才培養,項目部在傳幫帶上下足功夫。已經退休的崔云霞,再次被返聘到崗,就是繼續發揮余熱,幫助青年員工成長的貼心阿姨。 “說實話,孩子們壓力也很大,但要敦促他們成長,我們也不得不逼一逼。愛之深責之切,必須得讓他們成長起來”崔阿姨說:“犯錯誤也正常,但是其他單位有人批評孩子,這我們絕不允許?!?/p> 閑不住的崔阿姨有時候還可以陪著年輕人在工地上巡視個幾萬步,霸屏微信運動排行榜。她太想讓項目上的孩子們快點成長了,然而自己出嫁的女兒有時候抱怨說她就不應該有家——她常年不在家。 來自安徽淮南的90后安全部主任張玉龍,就是在她的呵護下,快速成長?!皟赡甓嗟臅r間,我學會的就是一定要臉皮厚?!痹涭t腆的安全員,現在面對違章的工人,總要好好“爭論”一番。 “施工高峰期的時候,項目最多有1700人,就我和崔阿姨負責,1700人的入場教育一個也不少?!睆堄颀埡俸僖恍?,這是他最得意的事。 同為“90后”林中健曾經都沒接觸過CAD,但通過統一培訓,個人的自學,他已擔任項目部BIM小組的組長,負責創作的作品,獲得公司BIM大賽二等獎。 項目部還有許多的年輕人,抗住壓力,迅速成長,創造許多的成績,對于項目部來說,這是最大的收獲。對于安裝分局來說,這是他們的未來。 | |||||
【打印】【關閉】 | |||||